网站首页 何谓不言 服务项目 校园之论 新闻资讯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案例展示
  幼儿文化
  小学文化
  中学文化
  职校文化
  其他文化
  施工案例
联系我们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手机:13308070802(廖老师)  
         13308032639(宋老师)  
邮箱:1302784126@qq.com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陕西街30号附10号

 
详细信息
聚庐山灵气 蕴长江波澜 展鄱湖浩瀚

中国教育报

    ——九江学院建设、改革与发展纪实

    吴彭年

    位于庐山之麓、长江之滨、鄱阳湖之畔的九江学院,是国立公办地方综合性应用型本科大学。她承续濂溪学堂、白鹿洞书院的千年文脉,依托独特的“山江湖”地域优势和文化资源,谱写着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绚丽篇章。

    千年文脉相传弦歌不辍

    九江学院文化底蕴十分丰厚。1072年,周敦颐在庐山创办濂溪学堂,开启理学之先河。具有千年历史的濂溪学堂和白鹿洞书院,给学校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气息。

    作为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九江学院,其办学历史肇始于1901年由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办的但福德护士学校。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门和江西省政府部门批准,九江医专、九江师专、九江财专、九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综合性本科大学——九江学院。

    合并组建以来,九江学院快速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整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现有3个校区,校园面积2279.61亩,校舍面积91.6万平方米。设有23个二级学院,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有77个本科专业招生,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等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凝聚态物理、植物学、材料加工工程、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国古代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会计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全日制在校生3.4万余人。

    立德立品培育世纪英才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九江,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为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以创新创业、好习惯、国学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教育”。建立了“五三二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抱团创业、集群创业、无缝创业、多样创业、新式创业等特色,得到江西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荣获“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示范单位”称号。近年来,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毕业生总体初次择业率连续多年超过江西省高校平均水平。

    学校推行辅导员、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努力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培养的20多万名毕业生遍布全国,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军工企业和其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师资队伍更加优化合理

    实施人才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学校制定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与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传承与创新文化协调发展;建成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合理、治学严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学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和出发点,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学校先后聘请了120多位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院士、博导、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选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担任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际銮教授担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程天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李圭白等专家学者为学校名誉教授。学校现有专职教师19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和省政府部门特殊津贴12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有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50余人;江西省高校名师6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持续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和专业建设。根据社会需求与办学实际,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会计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别列入江西省一·流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列。

    学校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坚持文理工医多学科协调发展,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集群。依托九江地区庐山、长江、鄱阳湖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山江湖”学科群建设工程,办学特色和优势日益彰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构建学科群,做强相关工科专业及国际经济与贸易,带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企业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营销与策划等学科发展。积极策应九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学科群,做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和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带动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工、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湿地保护和水体生态修复等学科协调发展。

    科学研究业绩不断刷新

    近年来,学校柔性引进了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多个高端学术团队,使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有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教育部门国别研究中心、柬埔寨研究中心、庐山文化研究中心、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昌九一体发展研究中心、沿江产业开发研究中心、国际农村医学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与学科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学校还长期与地方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联合开展博士与企业的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技术指导、设备改造等。学校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使学校科研团队在院士及其团队的带领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鼓励科研团队与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以及围绕重大专项的联合攻关研究中心,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

    校园文化彰显创新精神

    学校努力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以庐山为地标的优·秀文化资源,形成了以庐山文化研究、陶渊明研究、陈寅恪研究、世界名山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研究等为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团队,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了保护和传承九江地区人文荟萃、多彩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对接湖口青阳腔戏曲、九江瑞昌剪纸、武宁打鼓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学校《保护“非遗”,传承文明——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项目,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学校注重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精心打造“濂溪讲坛”文化品牌,先后邀请国内外17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做客讲坛,该讲坛获评“江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开放办学搭建广阔平台 

    学校与美国、韩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聘请外籍教师、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合作研究;组织学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品学兼优学生赴海外大学访学。学校作为国家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深入拓展汉语国际推广和华文教育。积极创办海外孔子学院,与柬埔寨皇 家科学院和美国萨凡纳州立大学分别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柬埔寨孔·子学院已发展成为全球较大的孔子学院之一,先后3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奖”,被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纳入“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建设行列。持续拓展留学生汉语、临床医学等专业教育,现有来自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21个国家407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九江学院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19·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和以服务地方为重·点的应用型特色化办学之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豪情满怀扬帆起航,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吴彭年)

成都不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陕西街30号附10号 
QQ:1302784126  E-mail:1302784126@qq.com  手机:13308070802
中国校园文化设计群:629261633 
版权所有   违者必纠   蜀ICP备170355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