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山西忻州五台县龙泉学校奋进之路
中国教育报
刘 洋 徐海峰 李 博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教育应该赋予这些生命以什么样的底色?“促成每个学生的本色人生!”山西忻州五台县龙泉学校响亮地回答。
五台县龙泉学校始创于2012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般若湖畔,紧邻钟灵毓秀的龙泉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龙泉学校独特的人文气息。自创建以来,学校便明确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研引 领、文化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真正实现“促成每个学生的本色人生”的教育理想。
相比于很多百年老校,龙泉学校显得很年轻。然而,年轻的她却获得了山西省教学工作先 进集体、山西省课改实验基地校、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这种现象并非无本之木,它来自艰辛的耕耘,来自深情的播撒。
正心以为本 修身以为基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良好的性情、修养乃立身之本。如何培育孩子良好的道德、气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何帮助教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这是龙泉学校德育的方向。
创新学生德育。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除了制度约束、广播报纸宣传、大课间集队训话、思想品德课教育外,还创新开设了主题班会课,每学期由政教处制订主题教育内容,一月一主题,一周一重 点,通过班会说课、班会公开课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构建了完善的养成教育活动体系。同时在德育中渗透安全教育,实现德育常抓、安全常知的有利态势,把安全观念镌刻进师生的心灵。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所新建校,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方式参差不齐。用人以才,度人以德。为确保教师师德的整体提升,给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确立了“优化师资、净化师风、改造师德”的师资建设总体方针。从教师一入职龙泉学校,便着手进行师德师风教育,让教师领会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师德要求等。在开展向教书育人楷模学习活动的同时配套《龙泉教师考核办法》《教师十不准和十做到》《教师廉洁从教责任书》《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奖惩制度》《教师承 诺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学习。达到净化教师心灵、提升师德水平的目的,共同确立了“师道尊严、为人师表”的从业准则。
深化课程改革 实现特色办学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创新。”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依托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道路。
对国人来说,5000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国学经典,可以说是支撑华人精神世界的内核。因此,龙泉学校积极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学校开展了“传承国学经典、整合课程资源、弘扬民族文化”的读书活动,小学每周三节经典诵读课,课堂上系统学习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论语》《古诗词》等国学经典。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校园经典诵读大赛”,使学生从小接受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配合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扬,学校积极号召全体学生建设书香校园,苦练汉字听写,制订了《五台龙泉学校写字教学目标》。初中、小学每周开设两节写字课,每学期举办一次“书香校园”学生硬笔书法比赛。2014年3月,龙泉学校代表五台县参加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拔赛,并获得了忻州市二等奖的优 异成绩。
此外,龙泉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开设了综合实践课,有书法、绘画、舞蹈、音乐(葫芦丝、电子琴、小号、二胡、笛子、古筝)、手工(剪纸、折纸、丝网花、串珠、粘贴画、衍纸、刮画、十字绣、钻石绣)、军乐队、太极拳、小牛顿、口才训练、机器人小组等。各科目举办得有声有色,学生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小名人”层出不穷,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人数逐年增加,不仅提高了办学质量,也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其成效不是立 竿 见 影的,而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年轻的五台龙泉学校必将以主动的姿态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刘 洋 徐海峰 李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