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区管委会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这体现了管委会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雄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双利说。
“千年雄安未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定是力主创新开拓精神,但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基础。扩大优 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激发其活力,也是我们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之一。”年逾六旬的齐易眼里散发出一种动人的光亮。
2019.05.18 中国教育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记
从雄县县城出发,走县道再上荣乌高速,向西再转向北。30分钟后,记者一行人便抵达了雄安新区“非遗”项目所在地——古乐遗存村落之一米黄庄村。
“我一直在村口等你呐,齐老师!”在村口焦急守候的米黄庄音乐会传承人之一程志通立刻迎了上来。
自2015年春,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齐易和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的70多名师生组成团队,开始对冀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拉网式普查。
目前,他们已完成了对雄安新区容城县的北张村南乐会、沟市村西河大鼓,安新县的西阳村吹打、西喇喇吵子会、北何庄太狮会等百余个古村落的民间音乐遗存的田野考察记录,并刊发在“土地与歌”微信公众号上。
团队工作已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雄安新区古村庄民间音乐整理研究成果被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学术刊物《音乐中国》集中刊载。
如今,在每一名雄安地界民间音乐传承者心中,齐易这位大学教授是他们打心眼里敬重的知心人。
走进村支部大院,村里的古乐队已经准备开始演奏。
“老来歌,鹅郎子,醉太平,四上佛,四季鹅郎,八板,煞尾……”一支管子、一个大鼓、四个铜镲、七支竹笙、一套云锣,震耳欲聋的曲乐在艺人情绪饱满的演奏中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既视感。
“很多曲牌虽源自宋词、唐诗、元曲,但不敢说艺人们演奏的曲谱便是千年前的原作。然而,既然能流传下来,则表明这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即是千年雄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花费精力将其记录整理下来。”齐易说话温文尔雅,却透着执着与坚定。
“俺们申报省级‘非遗’的事,还得让您费心把关。”乐团另一位负责人刘克信凑上前来。
“你们的申报材料我已经整理填写好了,拿个U盘,拷给你们。要是没啥补充的便上报给文化局。”齐易早有准备。
“再没有新人接续上来,你们的这些套曲将会失传。以后你们应该在村小里选拔培养一批能继承这些古曲的后辈。”临行前,齐易不忘叮嘱刘克信。
齐易带记者去的第2站,是位于雄县县城的连方书社。
“齐老师,省级‘非遗’项目申报不知道咋弄,您给俺看看。”刚到连方书社,同样为申报“非遗”发愁的葛各庄音乐会会长范宝华等人便问向齐易。
“把材料给我,回去明天去帮你弄。”齐易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说。
“2017年,设立了雄安,到此算来两周年。今天书社这么样的高兴,迎来了众多的好朋友。到楼前,来了位,河北大学教授名字叫作齐易。老先生,为了雄安‘非遗’工作辛苦万般!他的功劳,我们牢记在心间……”
在书社二楼演艺厅,73岁高龄的西河大鼓传承人赵连方操起三弦,悠远苍凉的唱腔唱词中道出了老艺人感激为当地民间传统艺术传承奔波者的心声……
“新区管委会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这体现了管委会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雄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张双利说。
“千年雄安未来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一定是力主创新开拓精神,但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应该是基础。扩大优 秀民间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激发其活力,也是我们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之一。”年逾六旬的齐易眼里散发出一种动人的光亮。
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