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传统提炼学校IP】清华附小前身成志学校,坐落清华园中,古朴厚重,汲取着肥沃“土壤”的精神文化养分。成志教育既是对朱自清、冯友兰、李广田等留下的“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校训以及对“培养完 全人格之教育”信念的传承与发展,也源于对当下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19.05.15 中国教育报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成志育人实践成果展示会上,学生对共享单车相关课题的探究被演绎成情景剧。
走近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国奖”获得者(项目)①
开栏的话
基础教育国 家 级教学成果奖,可以被视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国奖”,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随着2018年基础教育国 家 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揭晓,不少校长表达了对获奖学校及获奖项目的好奇。为更好地呈现获奖教学成果的锻造历程,“名校现场”栏目特开辟“走近基础教育‘国奖’获得者(项目)”系列,约请部分获奖学校校长分享成果创新探索的初衷、过程及关键节点的突破经历与获奖后对学校未来的展望等。
2019年,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的年度主题是“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方式”。清华附小一直秉持“让儿童站立在学校正中央”的教育理念,而让儿童真正“站”与“立”的,则是教师团队带有学术意味的研究。2019年,也是清华附小纪念成志榜样孔子诞辰2570周年的主题课程群研究年,而这一主题的选择依然是从儿童中来,也是教师听取学生们的建议确定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研究”精神既是清华附小人独特教育教学研究的极 好注释,也是驱动附小人前进的动力。
立己达人: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清华附小前身是1915年建立的成志学校。坐落在清华园中的学校,古朴厚重,汲取着肥沃“土壤”的精神文化养分。
成志教育既是对朱自清、冯友兰、李广田等校董或是曾经的校长留下的“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校训以及对“培养完 全人格之教育”信念的传承与发展,也源于对当下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由于物质的极大满足,当下的儿童已经不用再为生存而奋斗,但意志品质不强、价值追求不清、理想信念不足等问题,则成为阻碍他们成长乃至成才的关键因素。面对学生和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学校立足校史,聚焦“成志”关键词,提出了“成志教育”的核心理念。
“志”指:理想与抱负、意志与品质、实践与行动。“成”是儿童实现“志”的过程,也指学校育人的全过程,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构成”,学生内心对“志”的三种含义实现互通、交融及转化之后,心中之志终而形成;二是“养成”,学生经历小学阶段承志、立志及弘志旅程后所获得的品格与能力养成;三是“达成”,小学六年奠基人生价值的达成。尊重儿童天资与性情,指向理想与抱负,砥砺意志与行动,使其在兴趣呵护、乐趣保护、志趣激发中,实现从“立志”到“立人”的进阶。
成志教育的三个内涵,不仅面向学生,也面向教师。其实,学校一直在思考,教师的成长有哪些路径,如何才能跟上学校发展的快节奏。为此,学校从教育学、管理学两大纬度出发,不仅有一个看得见的学生观,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教师观,即“让教师站立在学校正中央”。“立己达人”,首先教师须得成为一个站起来的、完整的、全面而又有个性的人。
成志教育的价值观、使命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纲领”,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并润泽于言行中,成为行动的轴心。师生的一切行动,均围绕成志教育而转,行动越多,价值观越清晰,行动的精 准 度越高;反之,若以利益为行动轴心,行动越多,越容易偏离初衷,管理成本越高,失败越大。只有坚定价值信念不摇摆,学校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定力。
行己有耻:困惑即是资源,跳出狭隘视界
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宏愿的顾炎武是清华附小成志榜样之一,其所提倡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也是师生修炼的信条之一。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在变动不居的现实环境中,清华附小教师竭力避免变革的动力被“舒适区”惯性消解,从而守住成志的初心。
若教师高度不够,看到的会都是问题;若格局太小,所纠结的都将是鸡毛蒜皮的琐事。因此,学校的任务在于引 领教师充分认识到“小学不小”,小学教育的高度便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长度、深度与厚度。为此,成志教育的育人路径横纵打通,探索系统化育人路径:
纵向菜单:小学六年三进阶。依据教育规律,学校设立了小学六年纵向进阶的三学段进阶课程,即低学段——启程课程、中学段——知行课程、高学段——修远课程;厘清了年段进阶生长目标,特别强调低年段基础牢,中年段腰杆硬、高年段起点高,并通过“入队仪式”“十岁填空”“毕业修远”事先 进 行年段进阶诊断与全员见证。
横向菜单:“1+X课程”结构。根据低、中、高年段,优 质落实国家基础性课程“1”,夯实“学科育人”和“活动育人”两块基石。由“1”创生的、指向个性化供给的“X”课程,进一步思考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资源,为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X”并非增加无限的负担,而是着力在“1”的基础上实现组合与整合,给予儿童通过“学科+”选择兴趣内容,化为乐趣,并成为一生的志趣。
横纵整合:“年度主题课程群”。在纵横双向推进的过程中,需要一条整合路径将年段打通、学科打通、课内与课外打通、儿童和学科的内在逻辑生成点打通,由此孕育出清华附小的年度或学期主题课程群。学校每一年选择一个成志榜样,作为一个主题课程群的研究对象,用主题课程群来撬动整体育人目标。例如2018年走进“朱自清+”为主“时光里匆匆的背影”课程群,不仅有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还有班级环境布置、少先队活动,以及语文课、美术课、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的小课题研究的项目学习等。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师所要做的便是提供能够让学生在未来幸福生活的优 质供给。面对教育的困惑,应将其视作资源,把现实问题当现象分析研究起来,把学生和学校当作“书籍”潜心阅读,思索教书育人和学校办学中的真问题,用研究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同时,深知自己的局限,时刻敬畏教育、警惕自满,专业发展的天花板自然会超越。
修己以敬:反思中优化,优化中引 领
在2019年学校开学典礼上,我分享了三个故事,一个是春节期间,四年(5)班任桉成训练奔跑的姿势被拍到后传遍清华园;第2个是三年级学生周奕宸在第27届李成智杯国际象棋竞赛中获得丁组冠 军;第三个是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小学生啦啦操锦标赛获得一等奖的清华附小女子啦啦操队。体育课程已经成为成志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具有“价值性、周期性、挑战性、融合性”的成志体育课程,取得了让意志与品质“看得见”的成果——根据北京市海淀区第三方体质监测的结果,学校学生近视率与肥胖率下降、身高长高,这一蜕变后被同行称为“清华附小体育现象”。
成志教育对于学生积极影响不断深化的过程,伴随着我和教师不断去反思学校教育中的问题、用研究的心态不断优化工作的过程。“修己以敬”不仅是君子的品德,也内化为清华教师的精神。
成志教育,不仅意味着清华附小学生学业质量高与负担轻,不仅意味着国 家 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高度肯定,还意味着“价值观引 领、课程引 领、公益服务引 领”。学校培养的名师团队义务承担着北京市与全国各种公益扶志的社会责任,出版的《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成志教育》《学校的样子》与辐射贫困县的“空中课堂”等亦是为此服务。
着眼未来,学校系统化的发展目标若要达成,须完成从一种范式优化到另一种范式、从一种组织形式转向另外一种组织形式的一系列任务。这一转化非常复杂、动荡和艰辛,迫切需要校长时刻有危机感与承受能力、谦虚态度与长远视野,致 力于做教育变革的“坚韧领导”。如此,方可成设学校精神气象。
(作者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项目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 家 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中国教育报 |